镜头前的采访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3-07

 

 

  大家好 ,今天的讲座我们用一个现场采访引入 ,有请记者站的同学:

(记者站学生采访高老师)“另外我们广播站和记者团在周四还设计了一个栏目是讲述校园的新鲜事的,但总是听到采编组的同学在抱怨说感觉无事可采,无事可写,也就是觉得校园里面根本没有什么新鲜事,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我不知道负责写这个稿子的人是记者呢还是你们主持人呢?”“是专门分配过的,播音的是播音,采编的是采编。”“那么采编的同学我提醒一下大家了,什么叫做新鲜事?记得上次来做讲座的时候我就做过这么一个比方,比如现在大家坐在下面这样看着我,对吧,你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来看我,但现在大家站起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把脚垫高,再看我,是不是不一样了?跟刚才的角度是不是不一样?我不能让你们站在凳子上,但想象如果你们站在凳子上,是不是看的角度又不一样;那么现在如果你们转侧面,从侧面斜角来看我,是不是你们看到的视线范围又不一样了,也有变化是不是?”“是!”“这边的同学看得到,那边的就看不到是;那么现在大家如果可以蹲下来,好,蹲下来在看我,现在蹲下来看的感觉是不是又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儿?”“角度!”“对,角度,不一样了。”

很好,请坐,其实,这就是我要说的,我们同学们平时在观察采集校园新闻的时候,大家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如果你和大家都抱着同学,普通人的眼光去看的话,那么所有的事情那都是理所应当的,但若你换个角度,它就会不一样了。作为记者一定要会观察生活,要学会凡事换一个角度去看。

“录了音之后,在何时播放比较合适呢?若下午太晚的话,走读生就无法听到;若过早些,可能要影响初二的学生复习,那么怎么处理呢?”“那么这个问题的处理应该是我们做媒体做广播都要有一个事先的调查,你问的应该不是我,而应该是你的同学们。他们喜欢在什么时候听,他们认为在什么时候听是最合适的,然后再找一个方式来处理。”

“好,我的问题就是这些,谢谢。”

“几点?”

“还剩余提问时间一两分钟。”(鼓掌)

好,刚才这位广播站的同学对我进行了一个采访,大家可以看到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配合你了,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镜头前的采访。所谓镜头前就是给本次采访赋予了一个直播的感觉。刚才这位同学对我的采访就是一个直播形式,为什么呢,从第一句话到采访结束全部在同学们的观看范围之内,他不能提前和我商量等,所有的同学都会看到。而我们做节目就是要这样,首先我来点评下这位同学。我先问一下,在座的广播站的同学占了多少,请举下手?三个同学,好,我们实话实说,对刚才这位同学采访我问的题目真正感兴趣的举手,(无人举手)为什么不感兴趣?与你们无关?是不是?“是。”还有什么?没听到?我这个声音还小啊,我觉得很大啊,还有呢?类型比较单一,还有么?“缺少活力”很好很好,“还有他问的问题都是资料里面可以查的到的,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嗯,对!好,还有没有?来我们看,刚才这个广播站的同学,他问的所有问题,他问的所有都只是和广播站有关,这就是没有吸引力的原因。其实你们准备一个对老师的采访,你问的问题不应该是从你想知道什么来做考虑和设计,而是你问的问题能够帮别人知道什么。如果我是你,我首先会问老师今天来听讲座的有哪些同学,他们分别来自于哪些社团部门,然后问问这些同学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他们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才是你应该问的,而不是你想要知道的是什么。这个就是记者的核心,重要的不是你自己要知道什么,重要的是你的听众的需求。那么这位同学你问的所有问题都是和广播站有关的,如果今天下面坐的都是广播站的同学,你问这些问题做采访就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很遗憾,只有三个,也就是说你把绝大多数同学都忘掉了。我想我这次讲了你们下次做采访应该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了对不对?下次如果我们在做采访,不管你来自于哪个部门,比如文学社,你们做采访的时候,你们要考虑你们采访后的文章所刊登的杂志被阅读的人,他们想听到什么,他们想了解什么,那你问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倾向于这个方面?这是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我们说,采访远远不是上来问几句话这么简单的,刚才我是属于非常配合的情况了,如果我们遇到非常不配合的人,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去采访呢?首先,要注意到的是我们今天讲的采访是镜头前的采访,直播过程中不可以删减处理等,所以在采访前你必须做充分的准备调查的工作。来,刚才的同学把你的稿子给我看一下,我看看你提的问,12 3456。一共是六个问题,十分钟的采访你没有用完,剩下了12分钟时间,对吗?很浪费,因为很多时候你争取到一个采访机会是非常困难的,不像大家想象的,我坐在那里等着大家采访我,很多时候是很困难的。而这宝贵的十分钟采访时间你居然没有用完,这种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和你争取到的采访的机会的浪费。那么事先一定要准备好。那么你们可能要问,老师,应该做哪些准备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一个重点,采访前的准备,第一你要做到非常详细的去了解你应该怎么选题,刚才我们说了这个同学对我的采访题目你们都不喜欢,那么从哪些角度去选题呢?第一点,你做的是一个什么栏目,比如说你代表的是广播站,你代表的是文学社,你代表的是这个社团,那个社团等,首先你以社团为要求对我进行采访,你们这个社团的同学想知道我什么;还有一个就是事实,今天采访我,我之前是发给席老师一个个人经历的,你们是拿到了的,有很多很多我的经历都在上面的,这是基于事实的一种采访,要确定是事实;第三是要确定独特的角度,比如说采访明星,问明星什么呢?“这位明星您好,我想问一下拍这个片子感觉怎么样呢?你觉得你的新唱片有什么特点呢?”“你问的问题明星已经答了无数遍了,她上很多通告都说一样的话,她对这种问题已经没有兴趣了,“你对赢得比赛有什么感觉呢?”“除了高兴还有什么感觉呢?”很多问题她答腻了,没有兴趣了,怎么办呢?记得我刚才说的吗?选择全新的角度。刚才那个同学评论说今天采访问我的问题他在资料上都可以查到,大家都会上网,都会查资料,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的咨询,我们要做的就只能是把咨询重复出来吗?不可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怎么样呢?咨询是固定的放在那里的,但是你看它的角度可以不一样。比如说:我是一个大学老师,我是一个播音主持人,我是一个播音主持大学老师;同时我也是一个女人,我为人妻,我也是一个女儿,我是我爸爸妈妈的女儿,我有很多面,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你需要去发现去诠释他不为人知的最独特的一面。如果大家都从这样一个角来看我,我是一个播音主持的大学老师,大家都切入这个点,那么这个点很可能就被做的很滥掉了,那么你应该找另外的点,比如这个人在生活当中是什么样子的,作为朋友什么样子的,为人女儿又是什么样子的,一定要选取全新的点;你去采访明星,采访你的老师,采访你们的校长,大家就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挖掘新切入点,想想这个人是很多面的,我应该是怎样采访他的另外一面,当信息都是差不多的时候,重要的是你如何处理和运用这些信息。所以,你的角度一定要独到。

除了选取全新角度之外,第二部分是你一定要研究你的采访对象,但是要怎么样研究呢?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详细简历是采访的同学都人手一张的,这上面有我读书的整个过程,我工作的整个经历,有我的家庭还包括我的兴趣爱好……这是我事先就提供给你的,如果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提供给你呢?你自己就需要去研究调查被采访对象的详细经历,他的生平事迹,无论哪个角落都要了解到。我记得美国CDF记者华莱士,当华莱士来采访邓小平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他准备了五十个提问,大家知道现场还有翻译的时间会占去一半,换句话说他只有实际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他事先翻阅了所有邓小平事迹的书籍,影像资料,采访了很多邓小平周围的人,比如邓小平身边的警卫员,邓小平的女儿,邓小平的朋友,邓小平共事过的人,邓小平的手下,他几乎把邓小平周围的人全部采访了,对这个人的信息几乎已经了然于心了。所以,要去采访一个人,你一定要熟悉他。他采访前做的了解方面的准备,所看的资料有五十公斤重,大家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勤奋。除了了解一个人的生平经历之外,大家要了解这个人的性格,我记得我在给你们的简历介绍上写了如果同学们有问题的话,可以打电话问我,从昨天晚上到讲座开始我一直开机,但是,很遗憾,没有同学打电话咨询和问我。你必须要了解这个人的性格,他开朗吗?健谈吗?还是一个很闷的人?那么如果是一个很闷的人,很有可能出现的采访现场就是他沉默,不说话。当有一个女记者去采访拉宾的时候,拉宾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领导人,她拉住拉宾问道:“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拉宾说:“不可以。”然后他转身就走了。这个女记者就很愤怒在后面说:“你问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拉宾头都不回,说了一句:“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你们看,并不是所有被采访者都是坐在那里配合你们的,你需要在采访前了解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那么白岩松,他在采访拉宾的时候,他看到了女记者被拒绝的那一幕,他就想,怎么办呢?他首先尝试着和拉宾开了个玩笑,但拉宾是一个非常严肃、不苟言笑的人,理都不理他。我没有必要去理你一个小记者啊。这时候白岩松想了另外一个方法,他拉了一把椅子,做在拉宾旁边,说:“在一千多年前,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商品来到中国黄河岸边,从此开始了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友好接触。但如今,座位一个犹太民族的领导人,您来到中国,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呢?因为拉宾本来就是一个做实事的人,也是一个推崇和平的领导者,所以说拉宾非常高兴,慈祥的一笑,坐下来,和白岩松开始了亲切的聊天,于是采访就真正开始了。所以说,你要针对被采访人不同的性格来设计你的问题。基辛格大家知道是美国的,但是他已经接受过大大小小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来到中国访问的时候,水均益要采访他,基辛格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这么个小记者,能怎么样呢?根本就不能把他怎么样。所以他懒懒的斜靠在椅子上,说给水均益五分钟的时间接受采访,以非常放松的状态,根本没有把水均益放在眼里。这时候水均益问了一个问题,他说:“基辛格先生,中美之间经过长时间的冷战,那么到了现在,到了今天,在您看来,美国和我们中国到底是朋友呢,还是敌人呢?”就看见基辛格从刚才斜靠在沙发上,慢慢坐起来,一边说着:“Well,”这个就可以看出来他开始重视了,他的动作和言语体现出他正在很认真的考虑怎么回答这个提问,根本就不能小看这个小记者。他一下子坐正,很严肃很认真,措辞很严谨的回答这个问题。水均益的目的达到了,看到了吗,你不可以小看我,于是基辛格再回答水均益问题的时候,就非常谨慎了,然后,采访不仅只有五分钟,长达了半个多小时,对于这种政治人士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在采访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了解他的性格,他是刁难型的,还是健谈型的。我要求过我的学生做采访他们的专业老师,他们采访三个老师,一个是我,一个是戏剧学院的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我们都是播音专业的老师。我属于基本比较配合的,有时候想刁难他们一下呢,又不想把这些小朋友吓到。如果是播音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我有时候就会非常刁难他们,我会说:“啊? 是吗?不知道啊。你说呢 等等”我会反问你。所以有的学生采访我也会很紧张。戏剧学院那个老师属于学过哲学的,所以他的回答很精短,就会让你不知道怎么问下去呢。另外一个老师属于侃侃而谈型的,非常能说。这时候我的学生就会把我望着,说:“高老师,我应该怎么插入话,怎么结束啊?”我就会回答他们:“你要问我吗?不是我在采访。”你看,三个人,三个不同的性格,你是不是提前要了解,要知道?对不对?你知道了性格,你才准备怎么和这几个性格不相同的人进行接触,才知道怎么去了解他们。所以总结一下,我们要了解被采访人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基本性格。然后要知道他的性格,然后就是要确定具体的采访内容。这一点我们先前讲到要从哪里出发?对,要从栏目需要,读者需要,选择的角度出发,刚才这位同学有一点是做的非常好的,就是确立了明确的题目。

采访的时候如果没有目标,想到哪里聊到哪里是不行的,那你说,老师,我应该准备哪些题目呢?我应该如何去做呢?到底多少题目是合适的?写下第一个题目是最难的。那么,我告诉你,你首先确定你想了解这个人的哪些方面?针对你想了解的方面对这个人进行采访,比如说,现在某县的县级图书馆失火,被烧空了,原因是什么呢?好像是图书馆旁边的一个大型歌舞厅失火央及造成的,这个图书馆里面有各种宝贵的文物资料。那么一个记者去采访这个事件,他首先就确定了两个采访主题,第一就是这次失火到底损失有多大?第二我要知道为什么这个歌舞厅会失火,于是他决定呢,采访几拨儿人,首先,他去采访了这个县的副县长,他问:“您好,副县长,我想知道这次失火的具体损失有多大?”副县长说:“恩,这个呢,还不太清楚。”然后他又说:“那就您看到的现象,您预估一下损失是多大呢?”“恩,还行吧,损失不是很大。”然后记者又问:“那您看,主要损失的是哪一方面呢?”副县长就说:“主要是烧毁了一些少儿书籍,无关紧要,无关紧要啊。”“那,我想再请教一下县长您,图书馆旁边这个歌舞厅,为什么会失火呢?”“这个问题吧,现在还在调查当中。”“那我想再问,那个歌舞厅,它有没有国家消防许可证呢?”“这个事情不太清楚。”“那,我还想问一下,具体这个歌舞厅的负责人是谁呢?”“这个呢,我有事情,我开了会在告诉你。”于是,大家看,这个展现在面前的副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一问三不知”对,一问三不知,不负责任,那么,如果我换个角度去问,“你好,副县长,火灾的损失是大概多少呢?”“不清楚。”“那火灾的原因呢?”“现在还不知道。”“观众朋友大家好,这次火灾呢,损失和原因都在调查之中,谢谢大家收看,下次再见。”这个报道有意义吗?(没有。)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记者就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问出更多的东西来,刚才第一个记者呢,比你想像的还要聪明。他又来到了火灾的这个图书馆。他问图书馆的馆长,“您知道咱们这次火灾损失到底多大吗?”馆长说:“三千多册书和很多文物。”“那我们这次损失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我们很遗憾,这次主要损失都是很珍贵的文物资料,很多是清朝时期的县志等重要档案,都没有了。”于是记者再问:“那您知不知道旁边的歌舞厅为什么会失火呢?”馆长说:“这个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旁边歌舞厅每天都非常多的人去玩。”于是,他又来到了歌舞厅,他找到歌舞厅的负责人,“你们通过消防局检测了吗,有没有消防许可证呢?”歌舞厅负责人说:“没有。”记者又问:“那有没有人来检查你们呢?”“没有。”“你们从来没有被检查过吗?”“没有。”三个人问过了,是不是这个事实大概展现在你们眼前了?各个方面都比采访前清晰了。所以同学们在采访的时候一定要又自己的目的,和精心设计问题,不能想当然,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一定要扎扎实实的问下去,问到底。到底是怎么回事,你需要把这个事实原原本本的呈现给你的观众。这样才能达到你采访的目的。不能够任凭他说不清楚不知道,那不清楚就算了呗。我采访了他啊,他说不清楚,我问了他啊,他说还在调查之中。那我又不能去调查,所以我就不知道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我们能不能看到事实背后的真相呢?不可能的。那我么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是我刚才说到的采访的问题一定要具体。第二,要准备突发事件的应对,什么叫做突发事件,比如说刚才我们举的这个事情,如果你不了解相关一些知识,那副县长如果再告诉你,“关于我们县里这个消防资质的问题,我们是采取一种年查的方式,每年检查一次,那我们去年检查的时候,他们是过了关的,完全没有问题的。”这个时候若你没有准备,你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但是,如果你知道消防检查应该是每个月一次的话,你可能就就有话说:“副县长,按照国家规定,每个地方的消防都应该是每个月检查一次,为什么到你们这里,就是每年检查一次呢?那么在这一年的其他时间,我们的消防局在做什么呢,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每个月检查,阻止这次火灾的发生?”你看,问题就又抛出去了,你如果不知道这些常识,他一句一年检查一次就绝对把你忽悠过去了,是不是?你还感觉“啊,歌舞厅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在做采访之前要把可能涉及到的政策制度要做深入的了解,不能被别人这样忽悠过去,你可能会问,老师,这个是不是太咄咄逼人了,我想说,第一,要看人,如果被采访对象很木讷,很害羞,这种你就要首先和他拉近距离,怎么拉近,我们刚才说的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分析他的性格爱好,通过聊天的方式让他相信你;当然若是侃侃而谈的类型,是很好采访的;还有一种人,可能和很多记者交锋过不少次数,这时候可能就会象刚才的副县长一样,他好像很认真的在回答你的问题,但他并没有把任何实质的东西答出来 。遇到这种人,你该怎么样?同学们告诉我。对,就是要深入的把问题问下去,同时之前做好各种准备,让他无法逃避你的问题。好,这是我们说的设计问题上面的一些技巧。

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在采访的时候,我们同时要注意我们的节奏,什么叫做节奏呢?比如我们水均益记者采访基辛格,“你说我们现在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呢?”这样的问题让他很紧张,一下子就坐起来很谨慎的思考作答,但如果你所有的问题都如此又挑战性,那么被采访的人可能就会觉得很累,然后他的回答就有可能不再那么的配合,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对,放松一下,什么样的问题是放松的问题,比如我现在问你,你觉得什么样的问题最放松?他是个美国人到中国来了,对,就问“基辛格先生,您这次到中国,您的家人一起来了吗?有没有吃北京烤鸭,有没有去游览中国的长城?爬长城是不是很累?”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让他放松了一口气,所以说你要设计你的采访问题的节奏,如何去设计呢?我跟大家说几个问题,首先在采访之前,我们不是已经确定主题了具体的一系列题目了吗?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采访当中怎样去布局我们的问题,比如20个问题,我们如何去排列?我想先问下今天采访我的同学,有没有对你的问题排序?(按时间来排了前几个问题)哦,就是按照时间排的,其他问题都没有排序?(是,没有排序)就是我想到哪个问题,写下来再问是吗?现在我告诉大家应该怎样排序才是正确的,第一,确定主题,第二,排列你所有的具体问题,找出其中5个其中最能够引起他兴趣的问题,特别能够采访出真东西的问题,把他们挑出来,12345,然后,把这几个最具有杀伤力的问题中间插入其他的问题中,就是把其他的不重要的问题插在12之间,23之间,诸如此类,这样的排列呢,就可以让你的采访呢,有高潮,又不紧张,有舒缓,又不乏味,一个核心问题之后,缓两下,这样会让你的节目跌宕起伏,不会一开始很兴奋,后面的问题很无聊,被采访人的人都没有兴趣回答你的问题了。节目就没有可观性,前面可能很多人喜欢,后面就让人转台,所以你要把核心问题一个一个排开,让节目整体上来看都很精彩,又亮点的部分,同样也又放松的部分。这样被采访人本人也会很开心。好,这个是问题上的设计注意节奏,那么在采访过程中的掌控也是很重要的。采访过程中又哪几个方面是需要我们掌控的呢?第一个,就是我们首先要调整好我们自己的心态,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有的主持人伶牙俐齿,有的呢憨厚亲切,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老主持人赵忠祥,他就属于很亲切很和蔼的,因为他能给大家带来很平和的感觉,他主持的节目呢,气场就非常的温和,但是他有他的缺点,就是不够犀利,显得有时候节奏有些拖沓;再来一个,敬一丹,敬一丹是中国所有女主持人当中学历最高的之一,也是最富有知识型的女主持人,大家想到敬一丹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告诉我。(端庄)对,端庄,你看到的敬一丹经常在笑吗?她很少笑,你感觉她象什么?象雕塑,对,就是传统的女知识分子的雕塑,所以敬一丹采访的时候,她往往过分的严肃而缺乏了亲和力;我们再换,看白岩松采访的时候,他的标准姿势是什么?对,他会皱着眉头,他的问题会很深,他会很犀利,同时很有采访技巧,但你会发现他同时也很亲切,所以,你知道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相应自己所缺乏的方面,所以大家在采访的时候当然会显现出自己的个性,同时你也要注意,你要根据你所采访的对象,采取一些调整。大家看过半边天这个节目吗?(没有)我很喜欢里面那个胖胖的主持人,她是中央电视台最胖的女主持人,伶牙俐齿,非常胖,大家认为主持人应该是很瘦很苗条的,不,她很胖。她刚刚主持半边天的时候啊,她认为就应该代表社会上女性的声音,让男性知道女性的能力和厉害,于是每次节目请了男嘉宾,都在节目中和他针锋相对,于是她得了一个外号是“每个星期折磨一个男人的女人”,当节目做到一半的时候,她开始反思,我做节目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折磨男人的目的吗?还是说要真正发表出女性的观点?她发现她把她的个性过多的放在了节目当中,而忽略了节目本身的内容,让节目不是发表女性观点而是折磨男人的节目,于是,她收起了自己的锋芒,收起自己浑身的刺儿,她开始去解读女性,解读男性,解读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开始寻找怎样从男性的角度去理解女性,怎样从男性的角度让女性去了解男性,于是她的节目开始越做越成功,所以,同学们,你们在采访的时候可以保留一定的你们的个性,但是一定要想清楚,我去采访人或者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注意,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你的性格很活泼开朗,然后去采访一个矿难,你就有可能说:“嘿,你好!我想问一下,您现在感觉怎么样呢?”我有我的个性啊,我表现出来了啊,可是,合适吗?不合适。

再比如你是个很严肃的人,平时都不苟言笑,如果来采访一个从美国到中国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你走过去,“同学!觉得中国怎么样?”采访得好吗?肯定不行,所以你的采访风格一定要符合你的采访对象和采访目的,不然就把人给吓跑了,在采访中,我们要适当的调整自己,面对不同的对象,你采取的方式不一样,有一个记者,她来到一个农村的小学,这个农村小学正在搞一个活动,就是城市的小朋友把自己不用的图书捐献出来给这些农村学生,她看到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那个小姑娘拿到书籍,很开心,脸都涨红了,那个记者走过去,非常专业的把话筒递到她面前,说:“同学,你拿到这些书,你有什么感想?”小姑娘被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第一,你要笑,第二,你要蹲下来,你要和这个人保持一样的高度,她才会觉得和你平等,所以要蹲下来,蹲在她的身边,“小朋友,你拿到这个书,你高兴吗?”她肯定会说:“高兴!”然后你再问她:“平时有这些书看吗?”“没有。”“那你觉得你最喜欢这些书里面的哪几本呢?”她会告诉你她喜欢哪几本,哪几本,这样采访才能进行得下去,所以,根据我们得被采访人,我们必须要调整自己;另外一个例子也是在农村,记者要去采访一个老爷爷,记者说:“恩,大爷,我想问一下你,现在你们的负担还重吗?”老大爷听着会茫然,就好象我现在问一个同学“你们现在学习负担还重吗?”(重)是不是回答重或者不重就完了?怎么个重法呢?说不出来是吧,有压力大,作业多,这个问题你答得舒服吗?(不舒服)跟挤牙膏一样,是不是?问不出东西来。         

那要怎样才能问出东西来呢?你应该走到同学面前,问道:“诶,同学,我想问一下,今天的作业要做多久才能做完呢?”好,同学告诉我,两个小时能做完,好,我又问,“那么,上学期你们的作业做多久做完?”(一个小时)“那现在这两个小时的作业难度相比以前一个小时作业的难度怎么样了?”(难多了)“那你们下课以后,有没有你们自己去玩的时间呢?”(放学的时候能玩)“放学的时候能玩多久?”哦,能玩一个小时,“那上学期呢?”(能玩两个小时)你看,通过我刚才的提问,你们感觉到什么了?对,压力大了,第一,很明确的,作业量是以前的两倍,第二,休息的时间成了以前的二分之一,我不需要再说什么,很明显的,什么都知道了,所以,设计问题要仔细,要有效,根据被采访人的个性及时调整你的采访策略;而且我们要知道,嘉宾的回答并不都在我们的预料范围之内,不是我们每一个问题,他都会按照我们预计的路线回答,比如他回答的问题超出我的预料范围之外了,那怎么办?比如说,我刚才问同学作业的时候,他突然说到,其实我们很希望课外有一些自己能主办的活动,不要老师参与,我们想自己做活动呈现给老师,然后他们很支持,我刚才想问的一直是学习负担方面的问题,而同学回答时带出的 这个问题突然引起我的灵感,是啊,我们要求给学生减负,减负之后又做什么呢,疯玩吗?还是逛街呢?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做些有益的事情呢?于是,我们发现这个点不错,值得我们去深挖下去,这个时候,我们就果断地把之前采访地路线放到一边,把这个话题展开下去,把它挖透,挖深了,然后最后再回到以前的点上来,那么这个新点就成为你采访的一个闪光点,现在很多同学都不善于倾听,大家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却不善于去听别人在说什么,一个记者去采访,他可能会想,反正我有录音笔,往那里一搁,我把该问的几个问题问完了 ,该干嘛干嘛,回去我再根据录音整理嘛,至于这个被采访人说的什么,他现场脑子根本没有过,那我们要这个记者做什么,我们不如把采访稿子直接给这个被采访者,让他照着问题回答不就完了吗,我何必要个你在那里杵着呢?这就是因为,人是灵活的,他会根据现场的突发情况而及时的突发灵感,然后,抓住,提问题,所以,同学们,光是有采访前精心的准备还不够,采访当中你也要学会仔细的倾听,要注意你所采访的人所说的东西有没有值得你去调整采访思路的地方。现在,同学们是否对采访有所感受了?

好,如果现在重新来采访我的话,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准备?对,要知道我的什么呢?(年龄,家庭,性格,生平,爱好,工作,收入),然后你要思考以哪个点作为最重要的点来采访我,生活,事业?哈哈,你们上套了,上了一个我刚刚给你们布下的套,为什么?为什么?你都没有问过我,高老师,我到底是代表什么来采访你呢,对不对?你都不知道采访我的目的,你凭什么去选择采访我的角度呢?看大家马上就上当了,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我对这方面感兴趣,所以我要采访你吗?错,错,不是你对哪方面感兴趣,是看你采访或听你采访的人,他们对哪方面感兴趣,你才能确立你到底要采访我的哪些方面,对不对?(对!)另外,我还要说,采访时所提的问题分为两种,第一叫开放式提问,第二叫封闭式提问,比如我问这个同学,你感想如何就是很宽泛的问题,封闭式问题就是问“同学,你今天高不高兴?”只有几种回答,选择式的问题就是封闭的问题,大家需要把开放类问题和封闭类问题都放在你的采访中,这样的你采访更加有血有肉。

好,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文字据录音整理:席佳)

 

 

 

Powered by CQNKSS.EDU.CN © 2004-2015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 Inc. 渝ICP备17010264号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融侨半岛风临路10号 邮政编码:400069 联系电话:86-23-62662022

家长咨询电话:62662233 62662299 家长咨询地址:家长接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