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项目简介
来源:文摘 时间:2014-11-10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竞赛项目和主题活动简介
◆ 发明创新项目
◇ 技术发明创新(师生均可参加)
◆ 学生竞赛项目
◇ 网络学习类:
网络中文,网络英语,应用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 数字作品类:
漫画创作,动画制作,视频创作
◇ 信息科技类:
物联网创新设计,智能机器人竞赛(环保主题),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
◆ 教师竞赛项目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评优
◇ 教学实践评优
◇ 网络教研团队
◇ 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
◇ 班主任信息化技能评优
◇ 微课程评优
◆ 学校竞赛项目
◇ 校本课程探究评优
◆ 主题活动
◇ 全国青少年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网络竞赛
◇ “三爱”教育主题活动(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作品包括以“三爱”为主题的平面设计作品和主题作文)
◇ NOC英语挑战赛(内容包括:英语短剧表演赛,英语故事演讲赛,中学生英语辩论赛)
◇ “课本剧创编”主题活动
◇ NOC中文打字国际邀请赛
附:项目介绍
技术发明创新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学生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教师组,企业组。
(二)参赛人数:1~3人。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二、作品要求
(一)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产权明晰,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二)必须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并便于推广和应用。
(三)实物作品须配有不同角度外观彩色照片、研制过程图片与相关视频资料(包含作品多角度展示、作者本人全程讲解、作品功能展示等影像)。视频时长20~30分钟,画质清晰,flv格式。
(四)作品范围包括信息技术发明创新,教具、学具和教学仪器创新设计等。
(五)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须提交一个作品创作演示文稿(包含作者/团队介绍、作品创作思路、创作过程等内容)。
三、作品类型
(一)发明:是指对参赛项目、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是项目发明,也可以是方法发明。
(二)实用新型:是指对参赛项目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三)外观设计:对参赛项目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新设计可以是线条、图案或色彩的平面设计,也可以是产品的立体造型。
(四)技术创意:主要是应用已有技术解决现实或社会中的重大问题而形成的技术创意方案。
四、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所有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光盘报送:选手须将作品申报表打印一份,随光盘一起快递至全国组委会(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光盘表面用光盘笔写明所参加赛项、选手姓名、作品名称等关键信息,不要贴标签,以免影响光驱读取。
光盘内容以参赛作品名称建立文件夹,文件夹下分别建立“电子报名表”、“图片资料”、“视频资料”、“陈述PPT”为名称的二级文件夹,对应文件夹名称放入参赛作品内容,并确保能够正常运行。
(三)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教师组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初评费,评审费标准见NOC网站。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地方选拔: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审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三)全国决赛: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通过地方选拔的全部报送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入围选手参加全国现场决赛,确定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全国现场决赛形式:陈述与答辩。
1.入围作品陈述10分钟、答辩5分钟。
2.如为团队参赛,则须全部选手参加,可内部分工。
3.陈述用文件为PPT格式。
4.参赛选手须将入围作品、陈述用PPT存储于U盘等自行带至决赛现场。(如需道具请自备,尺寸限长2m×宽1.5m范围内,且安装拆卸方便)
(四)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必须是作品的设计制作者,不能委托他人代表参赛。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2.全国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后不允许更改作品申报表中的各项内容;入围作品不得进行修改和替换。
3.已在全国其他比赛获奖的作品不予参赛。
六、评审标准
评审指标 |
指标描述 |
全国评
审分值 |
现场决赛分值 |
科学性 |
作品设计应科学、准确且符合科学原理。 |
25 |
15 |
实用性 |
作品应实用且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25 |
15 |
环保性 |
作品应体现环保、节能、绿色的发展方向。 |
— |
10 |
技术性 |
作品在采用新工艺与新材料等方面应有所创新、应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 |
— |
10 |
艺术性 |
作品应美观。 |
— |
10 |
新颖性 |
无相同或类似作品在国内外公开或使用过。 |
25 |
10 |
创新性 |
作品在技术思路、原理、方法上有所创新。 |
25 |
10 |
表达性 |
作品的照片、文字、视频应清晰体现其特点。 |
— |
5 |
表现力 |
参赛选手陈述与答辩的现场综合表现。 |
— |
15 |
七、相关说明
(一)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二)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作品的使用权,同意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 学生竞赛项目
◇ 网络学习类:
网络中文,网络英语,应用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网络中文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
二、参赛报名
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8日。
三、在线竞赛
(一)竞赛环境:NOC网站竞赛平台。
(二)竞赛时间:2014年3月1日至5月31日(“竞赛时间”内参赛选手可随时登录NOC网站竞赛平台进行比赛)。
(三)竞赛形式:智慧闯关。
1.第一关(中文录入):共计5题,限选1题,每题1000字符(计空格)左右,每正确录入一个字符得0.1分,打错不可更改,输入法不限,比赛限时10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2.第二关(选择、判断):共计5套题,限选1套,每套50道题,每答对一题得2分,比赛限时15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3.第三关(组字):共计5套题,限选1套,每套50个偏旁(部首)和独体字,每正确组合一字得2分,比赛限时10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4.第四关(微小说创作):共计5题,限选1题,篇幅1000字以内,比赛限时50分钟;选手限1次闯关机会;评委在线评分(满分90分)与网络投票(每100票计1分,最高可加10分)折合分数相加为选手最终得分;各组别依据组委会给定名额入围现场决赛。
(四)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须依序闯关,闯关不成功者,可通过NOC网站“竞赛学习平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积分,使用学习积分换取闯关机会(详见NOC网站竞赛平台)。
2.参赛选手须通过在线拔动NOC智慧转盘选择每次的闯关题目,且前三关每次闯关所选择的题目须不相同。
3.正式比赛前,选手可进行模拟闯关一次。
四、现场决赛
(一)网络机考:
1.竞赛环境:全国组委会统一提供竞赛平台。
2.竞赛题型:选择,判断,组字,中文录入,信息查找,古诗魔方,规定主题微小说创作。
3.竞赛时长:120分钟/组别。
4.成绩权重:60%。
(二)现场实践:
1.竞赛内容:参赛选手依据现场决赛给定的素材,以“评论员”的身份撰写评论稿并进行现场评论。
(1)素材选择说明:选手从现场决赛给定的素材中自由选择。
(2)素材浏览与写作:素材选择完毕后,选手按照现场公布的访问路径,统一开始阅读所选择的素材,并进行写作(可在线搜索与素材相关的资料)。
①素材范围:时政社会、财经科技、文体娱乐、日常生活等。
②素材类型:文字、视频、图片、网页。
③写作篇幅:小学组不少于200字,初中组不少于300字,高中组不少于400字。
④写作流程:利用Word软件撰写评论稿(.doc格式),并提交至现场公布的指定电脑路径。
⑤评论稿命名:选手姓名+组别+素材编号。
(3)评论与交流:选手依据所抽取的素材进行评论(评论稿内容同步投影显示)并与评委交流。
2.竞赛时长:素材浏览与评论稿撰写50分钟,评论3分钟,交流2分钟。
3.竞赛分值:100分(写作内容50分,评论与交流50分)。
4.成绩权重:40%。
五、相关说明
(一)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二)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网络英语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
二、参赛报名
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8日。
三、在线竞赛
(一)竞赛环境:NOC网站竞赛平台。
(二)竞赛时间:2014年3月1日至5月31日(“竞赛时间”内参赛选手可随时登录NOC网站竞赛平台进行比赛)。
(三)竞赛形式:智慧闯关。
1.第一关(英文录入):共计5题,限选1题,每题1000字符(计空格)左右,每正确录入一个字符得0.1分,打错不可更改,比赛限时10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2.第二关(选择、判断):共计5套题,限选1套,每套50道题,每答对一题得2分,比赛限时15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3.第三关(单词魔方):共计5套题,限选1套,每套5道题,每答对一题得20分,比赛限时20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4.第四关(微小说创作):共计5题,限选1题,篇幅1000单词以内,比赛限时50分钟;选手限1次闯关机会;评委在线评分(满分90分)与网络投票(每100票计1分,最高可加10分)折合分数相加为选手最终得分;各组别依据组委会给定名额入围现场决赛。
(四)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须依序闯关, 闯关不成功者,可通过NOC网站“竞赛学习平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积分,使用学习积分换取闯关机会(详见NOC网站竞赛平台)。
2.参赛选手须通过在线拔动NOC智慧转盘选择每次的闯关题目,且前三关每次闯关所选择的题目须不相同。
3.正式比赛前,选手可进行模拟闯关一次。
四、现场决赛
(一)网络机考:
1.竞赛环境:全国组委会统一提供竞赛平台。
2.竞赛题型:选择,判断,英文录入,单词魔方,信息查找,规定主题微小说创作。
3.竞赛时长:120分钟/组别。
4.成绩权重:60%。
(二)现场实践:
1.竞赛内容:参赛选手依据现场决赛给定的素材进行写作、朗读及交流。
(1)素材选择说明:选手从现场决赛给定的素材中自由选择。
(2)素材浏览与写作:素材选择完毕后,选手按照现场公布的访问路径,统一开始阅读所选择的素材,并进行写作(可在线搜索与素材相关的资料)。
①素材范围: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社会见闻等。
②素材类型:文字、视频、图片、网页。
③写作篇幅:小学组不少于200个英文单词,初中组不少于300个英文单词,高中组不少于400个英文单词。
④写作流程:利用Word软件撰写文件(.doc格式),并提交至现场公布的指定电脑路径。
⑤评论稿命名:选手姓名+组别+素材编号。
(3)朗读与交流:选手对自己写作的作品进行朗读(写作内容同步投影显示)并与评委交流。交流时将安排1名母语为英语的人员参与。
2.竞赛时长:素材浏览与写作50分钟,朗读3分钟,交流2分钟。
3.竞赛分值:100分(写作内容50分,朗读与交流50分)。
4.成绩权重:40%。
五、相关说明
(一)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二)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应用数学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
二、参赛报名
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8日。
三、在线竞赛
(一)竞赛环境:NOC网站竞赛平台。
(二)竞赛时间:2014年3月1日至5月31日(“竞赛时间”内参赛选手可随时登录NOC网站竞赛平台进行比赛)。
(三)竞赛形式:智慧闯关。
1.第一关(选择、判断):共计5套题,限选1套,每套25道题,每答对一题得4分,比赛限时15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2.第二关(反转记忆):共计5套题,限选1套,每套10道题,每答对一题得10分,比赛限时20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3.第三关(数独):共计5套题,限选1套,每套5道题,每答对一题得20分,比赛限时25分钟;选手限2次闯关机会,任意一次得到80分(含)以上即可晋级下一关。
4.第四关(数学应用方案):在线提交的方案可为数学应用、趣味数学游戏、数学学习等;提交方案为Word文档格式、以“组别+姓名+方案名称”方式命名;提交文档内容须包含应用目标、数学应用原理、实现的条件和方法、流程或原理示图等;评委依据方案的创新性、趣味性、实用性、可实现性、数学原理正确性、方法的科学性、表达的合理性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进行在线评审;选手有1次闯关机会;评委在线评分(满分90分)与网络投票(每100票计1分、最高可加10分)折合分数相加为选手最终得分;各组别依据组委会给定的名额入围现场决赛。
(四)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须依序闯关,闯关不成功者,可通过NOC网站“竞赛学习平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积分,使用学习积分换取闯关机会(详见NOC网站竞赛平台)。
2.参赛选手须通过在线拔动NOC智慧转盘选择每次闯关的题目,且前三关每次闯关所选择的题目各不相同。
3.正式比赛前,选手可进行模拟闯关一次。
四、现场决赛
(一)网络机考:
1.竞赛环境:全国组委会统一提供竞赛平台。
2.竞赛题型:选择,判断,数独,混合速算。
3.竞赛时长:50分钟/组别。
4.成绩权重:60%。
(二)现场实践:
1.竞赛内容:参赛选手依据现场决赛给定的素材,现场制作应用方案,并进行陈述与答辩。
(1)素材选择说明:选手从现场决赛给定的素材自由选择。
(2)应用方案撰写:素材选择完毕后,选手按照现场公布的访问路径,统一开始阅读所选择的素材,并进行写作(可在线搜索与素材相关的资料)。
①素材范围: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②素材类型:文字、视频、图片、网页。
③应用方案格式: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ppt格式),提交至现场公布的指定电脑路径。
④应用方案命名:选手姓名+组别+素材编号。
(3)陈述与答辩:选手针对应用方案进行陈述与答辩,并与评委交流。
2.竞赛时长:素材浏览与应用方案撰写50分钟,陈述8分钟,答辩4分钟。
3.竞赛分值:100分(应用方案内容60分,陈述与答辩40分)。
4.成绩权重:40%。
五、相关说明
(一)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二)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综合实践能力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
二、参赛报名
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8日。
三、在线竞赛
(一)竞赛环境:NOC网站竞赛平台。
(二)竞赛时间:2014年3月1日至5月31日(“竞赛时间”内参赛选手可随时登录NOC网站竞赛平台进行比赛)。
(三)竞赛内容:
1.人文科学实践能力考核:
(1)竞赛时长:小学组30分钟,初中组40分钟,高中组50分钟。
(2)竞赛题量:小学组40道题,初中组60道题,高中组80道题。
(3)竞赛题型:客观题。
(4)竞赛机会:免费模拟练习3次,付费模拟练习不限次,正式考核1次。
(5)成绩权重:40%。
2.科技创新实践能力考核:
(1)竞赛时长:小学组30分钟,初中组40分钟,高中组50分钟。
(2)竞赛题量:小学组50道题,初中组70道题,高中组90道题。
(3)竞赛题型:客观题。
(4)竞赛机会:免费模拟练习3次,付费模拟练习不限次,正式考核1次。
(5)成绩权重:40%。
3.领导影响力考核:
(1)竞赛时长:60分钟/组别。
(2)竞赛题量:1套题/组别。
(3)竞赛题型:选择题。
(4)竞赛机会:免费模拟练习3次,付费模拟练习不限次,正式考核1次。
(5)成绩权重:20%。
(四)竞赛说明:
1.三部分竞赛内容正式考核可一次进行,也可分时进行。
2.三部分竞赛内容成绩相加为选手在线竞赛的最终成绩。
3.各组别依据在线竞赛最终成绩排名,按组委会规定名额产生现场决赛入围选手。
四、现场决赛
全国决赛形式:网络机考和现场实践两个环节。具体要求见决赛前公布的“综合实践能力决赛规则”。
五、相关说明
(一)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二)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 数字作品类:
漫画创作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二、作品主题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本届主题定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或自选主题。
三、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原创、健康、积极向上。
(二)四格、多格,黑白、彩色不限。鼓励自创漫画人物,如作品为多格漫画,可通过软件中文件选项里的新加页来建立第二页、第三页等,不必每格都放在同一页内。
(三)作品格式限为.bmp、.jpg其中一种,并在作品申报表中注明,同时提交源文件(分层图300dpi或矢量图)。
(四)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须提交一个作品创作演示文稿(包含作者介绍、作品创作思路、创作过程、原创内容说明等内容)。
四、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所有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光盘报送:选手须将作品申报表打印一份,随光盘一起快递至全国组委会(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光盘表面用光盘笔写明所参加赛项、选手姓名、作品名称等关键信息,不要贴标签,以免影响光驱读取。
光盘内容以参赛选手姓名建立文件夹,文件夹下分别建立“电子报名表”、“参赛作品”、“作品源文件”“陈述PPT”为名称的二级文件夹,对应文件夹名称放入作品提交内容,并确保能够正常运行。
(三)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地方选拔: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审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三)全国决赛: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全部报送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入围选手参加全国现场决赛,确定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全国现场决赛形式:现场制作,陈述答辩。
1.现场制作:
(1)参赛选手按照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作品制(创)作,相关要求详见决赛前公布的“漫画创作全国决赛现场制作规则”。
(2)现场制作得分占参赛选手决赛成绩的50%。
2.陈述答辩:
(1)入围作品陈述与答辩各5分钟。
(2)陈述用文件为PPT格式。
(3)参赛选手须将入围作品、陈述用PPT存储于U盘等自行带至决赛现场。
(4)陈述答辩得分占参赛选手决赛成绩的50%。
3.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必须是作品的设计制作者,不能委托他人代表参赛。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
(2)全国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后不允许更改作品申报表中的各项内容;入围作品不得进行修改和替换。
(3)已在全国其他比赛获奖的作品不予参赛。
六、评审标准
评审指标 |
全国评审权重 |
现场决赛权重 |
选题创意 |
30 |
30 |
故事脚本 |
20 |
20 |
画面造型 |
20 |
20 |
故事表达 |
30 |
30 |
网络票选
(仅限上传作品) |
每200票加1分 |
— |
网络票选:凭身份证号限投1票/件作品;不符合要求的作品投票无效;不足200票不予计分,最多可加5分。 |
七、相关说明
(一)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二)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作品的使用权,同意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动画制作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二、作品主题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本届主题定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或自选主题。
三、作品要求
(一)运用计算机动画设计工具创造具有活动角色的动画,题材健康向上,画面紧凑精美,人物性格鲜明,播放流畅,音效紧贴主题,有较强的可读性。保证动画可以在标准的计算机上顺畅播放,视频解像度为640×480以上。
(二)作品长度3~5分钟。小学组要求有1个以上动画角色,同时配有音效;初中组要求有1个以上动画角色,具有简单的场景和情节,同时配有音效;高中组要求有1个以上动画角色,具有完整的场景和情节,同时配有音效。
(三)作品格式限为.swf、.flv其中一种,并在作品申报表中注明,同时提交源文件。
(四)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须提交一个作品创作演示文稿(包含作者介绍、作品创作思路、创作过程、原创内容说明等)。
四、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所有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光盘报送:选手须将作品申报表打印一份,随光盘一起快递至全国组委会(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光盘表面用光盘笔写明所参加赛项、选手姓名、作品名称等关键信息,不要贴标签,以免影响光驱读取。
光盘内容以参赛选手姓名建立文件夹,文件夹下分别建立“电子报名表”、“参赛作品”、“作品源程序”“陈述PPT”为名称的二级文件夹,对应文件夹名称放入作品提交内容,并确保能够正常运行。
(三)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地方选拔: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审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三)全国决赛: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全部报送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入围选手参加全国现场决赛,确定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全国现场决赛形式:现场制作,陈述答辩。
1.现场制作:
(1)参赛选手按照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作品制(创)作,相关要求详见决赛前公布的“动画制作全国决赛现场制作规则”。
(2)现场制作得分占参赛选手决赛成绩的50%。
2.陈述答辩:
(1)入围作品陈述与答辩各5分钟。
(2)陈述用文件为PPT格式。
(3)参赛选手须将入围作品、陈述用PPT存储于U盘等自行带至决赛现场。
(4)陈述答辩得分占参赛选手决赛成绩的50%。
3.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必须是作品的设计制作者,不能委托他人代表参赛。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
(2)全国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后不允许更改作品申报表中的各项内容;入围作品不得进行修改和替换。
(3)已在全国其他比赛获奖的作品不予参赛。
六、评审标准
评审指标 |
指标描述 |
全国评审权重 |
现场决赛权重 |
主题表达 |
主题明确,内容健康,能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 |
20 |
20 |
脚本创作 |
情节设计能围绕主题,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题及主题的深层意义。 |
20 |
20 |
表现技巧 |
所运用到的特效、转场方式、镜头设定等技法能表现故事内容。 |
20 |
20 |
画面效果 |
作品所表现出的画面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动画中人物、场景等元素的精美度。 |
20 |
20 |
声音效果 |
音效与画面的一致度,音效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
20 |
20 |
网络票选
(仅限上传作品) |
凭身份证号限投1票/件作品;不符合要求的作品投票无效;不足200票不予计分,最多可加5分。 |
每200票加1分 |
— |
七、相关说明
(一)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二)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作品的使用权,同意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视频创作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四)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二、作品主题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本届主题定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或自选主题。
三、作品要求
(一)作品类型包括广告片、MV、短剧、纪录短片、戏剧等与创意相关的视频。
(二)作品须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
(三)内容要求原创、健康、积极向上。
(四)作品时长为3~5分钟。
(五)作品格式为MPG、AVI其中一种,分辨率不小于720P。
(六)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须提交作品创作演示文稿(包含作者介绍、作品创作思路、创作过程、原创内容说明等)。
四、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光盘报送:选手须将作品申报表打印一份,随光盘一起快递至全国组委会(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光盘表面用光盘笔写明所参加赛项、选手姓名、作品名称等关键信息,不要贴标签,以免影响光驱读取。
光盘内容以参赛作品名称建立文件夹,文件夹下分别建立“电子报名表”、“参赛作品”、“陈述PPT”为名称的二级文件夹,对应文件夹名称放入作品提交内容,并确保能够正常运行。
(三)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地方选拔: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审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三)全国决赛: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全部报送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入围选手参加全国现场决赛,确定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全国现场决赛形式:现场制作,陈述答辩。
1.现场制作:
(1)参赛选手按照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作品制(创)作,相关要求详见决赛前公布的“视频创作全国决赛现场制作规则”。
(2)现场制作得分占参赛选手决赛成绩的50%。
2.陈述答辩:
(1)入围作品陈述与答辩各5分钟。
(2)陈述用文件为PPT格式。
(3)参赛选手须将入围作品、陈述用PPT存储于U盘等自行带至决赛现场。
(4)陈述答辩得分占参赛选手决赛成绩的50%。
3.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必须是作品的设计制作者,不能委托他人代表参赛。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
(2)全国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后不允许更改作品申报表中的各项内容;入围作品不得进行修改和替换。
(3)已在全国其他比赛获奖的作品不予参赛。
六、评审标准
评审指标 |
指标描述 |
全国评
审权重 |
现场决
赛权重 |
主题表达 |
内容健康向上,能体现作者正确的道德观和公德观;能充分表明作者的思想和创作目的,切合现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创作能力;关注学校生活或社会现实,体现作者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 |
20 |
20 |
剧本编排 |
逻辑清晰,情节紧凑,主体形象鲜明;主题表达形式新颖、得体;构思与创意独特,富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
20 |
20 |
拍摄 |
画面清晰,主体突出,构图合理,光线与色彩处理得当;镜头运用有一定艺术表现力,能够根据主题表达来确定拍摄风格和手法。 |
30 |
30 |
剪辑 |
影像语言运用良好、符合电影(电视)叙事规律,剪辑合理,节奏感良好;综合运用后期制作技术,完整表达作品主题,包装朴实得体。 |
20 |
20 |
声音 |
同期声采集与灌录清晰、干净、不失真、剪接点准确,符合基本技术要求;同期声、效果声及音乐的运用和搭配得当、有创意。 |
10 |
10 |
网络票选
(仅限上传作品) |
凭身份证号限投1票/件作品;不符合要求的作品投票无效;不足200票不予计分,最多可加5分。 |
每200票加1分 |
— |
七、相关说明
(一)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二)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作品的使用权,同意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 信息科技类:
物联网创新设计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分个人赛和团体赛,团体赛为3人/团队。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二、竞赛内容
(一)个人赛
1.利用《疯狂毕加索》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实验盒,通过个人设计、模块拼搭、传感器安装调试、组装物联网创意设计产品。
2. 指定器材为《疯狂的毕加索》,允许选择两个以上疯狂毕加索的器材参赛。
3.在规定时间(40分钟)内完成创意作品,并用作品完成规定项目,结束后作品取回。
小学组:完成创意作品和毕加索绘图(纸张尺寸:90cm*60cm,选手自备白纸),创意陈述与答辩。
初中组、高中组:完成创意作品后进行陈述与答辩,并在现场裁判的引导下进行竞技赛。
4.评分标准:
小学组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
分值 |
描述 |
作品整体完成分与技术难度 |
40分 |
1.完成作品,15分;
2.完成绘图,15分;
3.拼搭造型的复杂或难易程度,10分。 |
传感电子功能 |
10分 |
(a)红外感应留言机(声音清晰),5分;
(b)红外马达停止和启动控制,5分。 |
原创性 |
10分 |
作品有创意,给人新颖、奇特、闪亮智慧或超越时空的感觉;有创意的功能和设计。 |
精致美观 |
10分 |
1.3D造型模块与电子模块结合,2.5分;
2.巧妙隐藏或装饰电子模块及互连线,2.5分;
3.方便更换电池,2.5分;
4.红外传感器装在便于感应的位置,2.5分。 |
绘图作品 |
30分 |
绘图美观;布局合理;线条流畅。 |
初中组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
分值 |
描述 |
作品整体完成分与技术难度 |
30分 |
1.完成绘图,10分;
2.陈述与答辩,10分;
3.拼搭造型的复杂或难易程度,10分。 |
传感电子功能 |
10分 |
(a)红外感应留言机(声音清晰),5分;
(b)红外马达控制(毕加索跟着手走),5分。 |
原创性 |
10分 |
作品有创意,给人新颖、奇特、闪亮智慧或超越时空的感觉;有创意的功能和设计。 |
精致美观 |
10分 |
1.3D造型模块与电子模块结合,2.5分;
2.巧妙隐藏或装饰电子模块及互连线,2.5分;
3.方便更换电池,2.5分;
4.红外传感器装在便于感应的位置,2.5分。 |
竞技赛 |
40分 |
竞技赛规则见附录:“初中组、高中组竞技赛规则” |
高中组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
分值 |
描述 |
作品整体完成分与技术难度 |
30分 |
1.完成绘图,10分;
2.陈述与答辩;10分;
3.拼搭造型的复杂或难易程度,10分。 |
传感电子功能 |
10分 |
(a)红外感应留言机(声音清晰),5分;
(b)红外马达控制,5分。 |
原创性 |
10分 |
作品有创意,给人新颖、奇特、闪亮智慧或超越时空的感觉;有创意的功能和设计。 |
精致美观 |
10分 |
1.3D造型模块与电子模块结合,2.5分;
2.巧妙隐藏或装饰电子模块及互连线,2.5分;
3.方便更换电池,2.5分;
4.红外传感器装在便于感应的位置,2.5分。 |
竞技赛 |
40分 |
竞技赛规则见附录:“初中组、高中组竞技赛规则” |
附录:
初中组、高中组竞技赛规则
1. 在规定时间(1分钟)内将球或轮子踢进球门,踢进球越多,相应的分值就越高,踢进的球或轮子不放回原位。
2. 开始比赛后不可以触碰毕加索以及球场上的球或轮子,只允许触摸红外传感器,直至球门位置,方可用手将毕加索拿起放回至起始位置继续比赛,否则,比赛过程中每碰一次毕加索扣5分。
3. 每次进球路线只可推进一个球或轮子,推进两个及以上按最高分计,分值低的球或轮子不放回原位,不计分。
4. 球的位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分值,具体如下图。
注: 橘黄色为球,黄色为轮子;橘黄色球1 = 10分,橘黄色球2 = 8分;轮子1 = 8分,轮子2 = 6分,轮子3 = 4分,轮子4 = 4分。
个人赛初中组、高中组场地
(二)团体赛
1. 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参赛,每队由3名选手组成,利用《智能家居》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实验盒,合作一个“智能生活”物联网创意设计产品。
2. 指定器材《智能家居》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实验盒,允许选择两个以上器材组建参赛。
3.每个团队在规定时间(45分钟)内搭建完成创意作品,并提交团队签名的创意作品文字说明(组委会统一发放文字说明表格,选手现场铅笔手填,笔、橡皮自备),作品参加集中展示,陈述创意并接受评委问询与评判,团队共同参与,结束后作品取回。
注:每队可设计一张海报(60cm x 90cm,事先完成,带入赛场),注明学校、队名、成员姓名、作品简介与宣传等信息,带入赛场,作为展示。
4.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
分值 |
描述 |
作品完成分与技术难度 |
40分 |
1.作品在45分钟内完成(20分),并提交文字说明(10分)。文字说明字数为350-500字,内容需体现5W(who谁用、when什么时候用、where在哪里用、what做什么用、why为什么用,创意灵感、创意构思和how制作的过程);
2. 拼搭造型的复杂或难易程度,10分。 |
原创性 |
20分 |
作品有创意,给人新颖、奇特、闪亮智慧或超越时空的感觉。 |
物联网功能实现 |
20分 |
通过模块组建,实现多种智能应用。 |
精致美观 |
10分 |
1.3D造型模块与电子模块结合,2分;
2.巧妙隐藏或装饰电子模块及互连线,2分;
3.方便更换电池,2分;
4.红外传感器装在便于感应的位置,2分;
5.感光传感器装在便于感应的位置。2分。 |
实用价值 |
10分 |
如可在家庭、学校等场所派上实际用途。 |
三、相关说明
1.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严禁重复、虚假报名,一经发现或举报,将取消比赛资格。
2.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3.比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
4.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
5.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智能机器人竞赛(环保主题)
一、竞赛目标
以“关注环境,绿色生活”为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绿色理念,同时考核参赛选手对操控智能机器人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青少年关注环境质量,健康绿色生活。
二、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2人/团队。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三、竞赛环境
1.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
(2)编程系统:RobotEdu智能机器人竞技软件平台V3.0及以上版本。(平台增加了错误提示功能)
2.硬件环境:
(1)电脑硬件配置:CPU1.8G以上,内存512M以上(CPU推荐2G以上,内存1G以上,拥有256M以上显存的显卡)。
(2)电脑数量:组委会提供竞赛现场编程用电脑(每人一台),参赛选手不允许携带任何可以复制文件的工具进入竞赛现场(如U盘等)。
3.竞赛场地:
(1)场地纸有效尺寸:3.3m×1.9m。
(2)轨迹(黑线)宽度:约2.5厘米。
(3)数据采集车A(以下简称“A车”)起始位置为停靠点A。
(4)数据分析车B(以下简称“B车”)起始位置为停靠点B。
(5)数据采集点1-3为空气质量采集点。
(6)数据分析点1-3为数据分析中心。
(7)对接点为两车数据对接处。
(8)A车与B车按规定方向行走,完成指定任务。
4.竞赛区域:
(1)现场编程与程序调整区域:用于参赛选手统一编程、程序调试。
(2)场地调试与任务完成区域:用于摆放调试场地纸与任务完成场地纸。
四、竞赛规则
1.机器人尺寸:25厘米(长)×25厘米(宽)×25厘米(高)以内,以其最突出部位为准,即最长点为计算点。
2.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伍限由2名成员组成。
3.程序清零:机器人检录后由竞赛技术支持人员写入ROBOTPC主板测试程序。
4.竞赛时长:
竞赛环节 |
小学组 |
初中组 |
高中组 |
现场编程、场地调试、程序调整 |
120分钟 |
90分钟 |
90分钟 |
任务完成 |
100秒 |
120秒 |
180秒 |
现场编程时长:每个组别所有参赛选手统一进行现场编程的起止时间。
场地调试时长:每个组别所有参赛队伍进行场地调试(自由、自愿方式)所限定的累计起止时间。
程序调整时长:每个组别所有参赛选手统一进行程序调整的起止时间。
任务完成时长:每支参赛队伍完成任务所限定的起止时间。 |
5.竞赛任务:
A车和B车分别从停靠点A和停靠点B同时出发,A车行驶至第一个采集点后,需将模拟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对接点,B车直接行驶至对接点。两车对接后,B车将数据传送至第一个分析点并返回对接点,A车继续进行其它数据点的采集。两车途经有指示方向的路径时需按照指示路径行走。两车完成任务以后必须回到原停靠点。
示例:
A车与B车同时出发,沿指定路径行驶。A车到达数据采集点1时,开启车前红外端口,当感应到采集模块红外时,停留,然后采集模块会有语音提示“南京紫光数据采集中心数据已采集,请驶离”。此时A车必须在5秒内离开,当A车到达对接点后停留并打开车前红外端口。B车先行驶至对接点停留并打开车前红外,当检测到A车到来,B车离开将数据传送给数据分析点1(两车必须在对节点对接3秒),同时A车驶离继续完成其它数据采集。当B车到达数据分析点1时,同样会有分析模块语音提示“南京紫光分析中心数据分析完毕,请驶离”(语音播报完成后5秒内必须驶离)。此时,B车离开并驶向对接点等待A车。当所有数据都已采集并分析完毕后,A车、B车分别行驶到原停靠点。
(1)小学组:A车完成2个数据采集任务,可沿指定方向走也可不沿指定方向走,B车完成2个相对应的数据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后两车最终回到各自原出发点。
(2)初中组:A车完成2个数据采集任务,B车完成2个相对应的数据分析任务,两车至少有一个要沿指定方向走,完成任务后两车最终回到各自原出发点。
(3)高中组:A车完成3个数据采集任务,B车完成3个数据分析任务,两车均需沿指定方向走,完成任务后两车最终回到各自原出发点。
注:多完成任务不加分也不扣分。
6.数据采集及分析模型:参阅附件。
7.每台机器人限定使用1个可编程处理器,马达与传感器的数量不限,其它用于结构搭建的材料不限;机器人使用的电池种类不限,输入电压不超过12V;机器人部件之间的衔接可以使用胶水、螺丝钉等材料进行固定。
8.机器人检录:机器人能完全放入内径为25厘米×25厘米×25厘米的立方体盒内。
9.机器人启动之前必须是静止的,允许采用“按下按钮”或“给传感器信号”的方式进行启动,成功启动后机器人必须自动运行。A车与B车必须同时启动。
10.暂停:在任务完成所限定的时长内无暂停。
11.比赛违规:
(1)两车完成任务时车身未过采集点、分析点、对接点横线。
(2)车体和数据模块相碰。
(3)车辆在语音播放未结束时驶离。
(4)车辆在语音播放结束后5秒后仍未驶离。
(5)结束时车辆位于停靠点方框内的位置小于二分之一车身。
(6)分析车在采集车到来之前驶离。
(7)两车在对接点对接后停车时间小于3秒。
(8)两车在对接点发生相碰。
(9)未按指定路线行驶(只适合初中组、高中组)。
(10)语言未播报。
12.机器人损坏:在任务完成所限定的时间内,参赛机器人如发生结构件脱落,在不影响机器人正常行走的情况下,参赛选手可请求裁判帮助取回。
13.比赛失败:
(1)数据采集车启动后10秒后无动作,视为数据采集车任务失败。
(2)数据采集车未完成任务前脱离行驶路径5秒及以上(车体任意投影不在行驶路径上)视为数据采集车任务失败。
(3)数据采集车未成功对接。
(4)数据分析车启动后10秒后无动作,视为数据分析车任务失败。
(5)数据分析车未完成任务前脱离行驶路径5秒及以上(车体任意投影不在行驶路径上)视为数据分析车任务失败。
(6)数据分析车未成功对接。
14.比赛结束:
(1)数据分析车、数据采集车都顺利完成任务安全回到原点。
(2)数据分析车及数据采集车均出现比赛失败现象。
15.比赛弃权:
(1)参赛队伍两名选手均未签到或有一名选手未签到。
(2)机器人尺寸不符合规定。
(3)参赛队伍迟到5分钟(含)以上。
16.比赛过程中不可增加、除去、交换、变更机器人的软硬件。
17.不可使用无线、红外等遥控设备人为控制两车。
18.每支参赛队伍“任务完成”限2次。
19.参赛队伍必须对参赛机器人进行个性化设计,机身上要有明显的本队标志(可以进行车身绘图,也可以用结构件搭建)。
五、竞赛流程与评分标准
1.竞赛流程(现场如有变动,须经裁判组专家议定并于赛前正式通知参赛选手)。
2.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
评分指标 |
计分说明 |
数据采集车 |
1.成功到达数据采集点。 |
+20分/次 |
2.成功到达数据交接点,将数据交接完成。 |
+20分/次 |
3.最终成功回到起始点。 |
+20分 |
数据分析车 |
1.成功到达数据分析点。 |
+20分/次 |
2.成功到达数据交接点,将数据交接完成。 |
+20分/次 |
3.最终成功回到起始点。 |
+20分 |
创意任务 |
两车具有创意性,分为0、5、10、15、20分共五个等级,两车与示例结构相同,未做修改计0分。 |
总20分 |
其它 |
1.任务完成实际时长每提前1秒。 |
+1分 |
2.比赛违规。 |
-5分/次 |
3.比赛弃权(无获奖资格)。 |
不计分 |
注:参赛队伍该阶段得分占其决赛成绩的60%。
六、机器人现场主题创作
参赛队伍按走轨迹的主题依序进行现场机器人搭建、编程及动作展示。轨迹图形现场公布,三个组别在轨迹图形设计上要有一定的难度差异,参赛队伍该阶段得分占其决赛成绩的40%。
1.用时:90分钟/组别。
2.相关说明:
(1)参赛队伍检录前须将数据采集车或数据分析车拆散为零部件。搭建前,工作人员会逐一核查器材拆散程度,符合要求的队伍方可进行比赛;不符合要求的队伍,须现场拆散器材(所需时间计入“用时”)并经工作人员复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比赛。
(2)机器人搭建须2名队员协作进行;编程须2名队员协作进行;动作展示仅限1次,按检录后的抽签顺序进行。
(3)在规定用时内可进行机器人搭建、编程、程序导入、场地调试及程序调整。
3.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
计分说明 |
完成机器人搭建 |
+30分 |
完成程序编写及导入 |
+30分 |
完成动作展示 |
+40分 |
动作展示实际时长每提前1秒 |
+1分 |
规定用时内未完成机器人搭建 |
0分 |
迟到5分钟以上 |
放弃比赛 |
七、相关说明
(一)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严禁重复、虚假报名,一经发现或举报,将取消比赛资格。
(二)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三)比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
(四)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
(五)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附件
数据采集分析模型
1.数据模块长度:约8.8厘米。2.数据模块宽度:约7.6厘米。
3.数据模块高度:约6.0厘米。4.数据模块总重:约200克。
NOC小车模型
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
一、竞赛目标
基于虚拟的野外生存网络环境,参赛选手通过编程来智能操控机器人完成各种生存挑战,考核选手对编程语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既培训选手对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其对野外生存技巧的了解,以及在复杂环境下快速的判断能力、理性的冒险精神。
二、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三、竞赛流程
(一)参赛报名: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10日。
(二)网络初赛:
1.竞赛环境:NOC网站“IRobotQ 3D机器人在线仿真竞赛平台”。
2.竞赛时间:2014年4月15日~5月15日。
3.竞赛任务:“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第三季。
4.竞赛说明:
组别 |
任务限时 |
竞赛时长 |
竞赛次数 |
小学组 |
300秒 |
120分钟/次 |
3次 |
初中组 |
280秒 |
120分钟/次 |
3次 |
高中组 |
280秒 |
120分钟/次 |
3次 |
5.依据网络初赛各组别成绩排名,按40%比例产生网络复赛入围选手。
(三)网络复赛:
1.竞赛环境:NOC网站“IRobotQ 3D机器人在线仿真竞赛平台”。
2.竞赛时间:2014年5月20日~5月30日。
3.竞赛任务:“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第三季。
4.竞赛说明:
组别 |
任务限时 |
竞赛时长 |
竞赛次数 |
小学组 |
280秒 |
110分钟/次 |
2次 |
初中组 |
260秒 |
110分钟/次 |
2次 |
高中组 |
260秒 |
110分钟/次 |
2次 |
5.依据网络复赛各组别成绩排名,按全国组委会规定名额产生现场决赛入围选手。
(四)现场决赛:
1.局域网赛:
(1)竞赛环境:IRobotQ 3D机器人在线仿真平台。
(2)竞赛任务:“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第三季。
(3)竞赛说明:
组别 |
任务限时 |
竞赛时长 |
竞赛次数 |
小学组 |
260秒 |
100分钟/次 |
1次 |
初中组 |
240秒 |
100分钟/次 |
1次 |
高中组 |
240秒 |
100分钟/次 |
1次 |
(4)参赛选手该阶段得分占其决赛成绩的60%。
2.主题创作:
(1)竞赛目的:
参赛选手通过现场创意并搭建一个机器人,使其像管家一样对家居生活进行全方面的照顾,比如清理垃圾、整理房间、修理电器、照顾老人和小孩等,并能自主完成其他各种家务活动,促进学生们对未来家居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认知。
(2)场地及模型:
①场地以比赛现场为准,可能在规则的基本框架下有细微的差别,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将保持相对稳定,示意图如下:
②场地器材中包含一些零散件,它们可以搭建成任务模型,需要组装好后放在场地内标记好的位置上,任务模型的简介见下表:
|
|
盘子 |
宠物饼干:比赛时裁判发放 |
|
|
圆形道路 |
树叶 |
|
|
垃圾堆 |
围栏 |
|
|
落地灯 |
落地灯按下状态 |
|
|
窗户:底部固定在底楼地板指定位置,是双扇窗,用一定大的力量可以将其推开。上图左侧是关闭状态的,右图是打开状态的 |
|
|
桌子 |
毛巾:比赛时裁判发放 |
|
家具 |
|
|
|
(3)竞赛器材:
①组委会统一提供WER-J机器人套件中的控制器,其它属于WER-J套件内的任何结构、传感器、电机等零件须由参赛选手自行携带。
②选手携带的零件均需检查且合格后封存,竞赛开始之前由裁判将封存的零件发放到选手手中。
③选手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自己携带的道具物品。
④场地内有些任务模型的规格是在比赛开始时才确定的,但在同一轮比赛中会保持一致。
⑤“树叶”模型可能在圆形道路上的任何位置,赛前公布且比赛过程中不会改变位置。
(4)竞赛任务:
①任务确定:各组别比赛前,由裁判长在任务编号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任务,并需完成规定任务。各组别竞赛任务要求如下:
组别 |
任务编号范围 |
规定任务 |
抽取数量 |
小学组 |
1号,2号,3号 |
8号 |
1个 |
初中组 |
3号,4号,5号 |
8号 |
1个 |
高中组 |
5号,6号,7号 |
8号 |
1个 |
②任务解析:
任务编号 |
任务名称 |
任务说明 |
完成标志 |
1号 |
照顾宠物 |
机器人要将4个“宠物饼干模型”从基地带出并放到“犬舍”区“盘子”中。必须使用裁判发放的“宠物饼干”完成该任务。 |
机器人每将一个“宠物饼干”模型放到“犬舍”区“盘子”中得30分,共4个。成功将2个“宠物饼干”模型放到“犬舍”区“盘子”中表示完成该任务。 |
2号 |
检查围栏 |
机器人需移动到“围栏”前十字路口处。发出声音后,闪三次灯表示检查过“围栏”。 |
灯亮灭时间不得小于0.5秒。 |
3号 |
清扫庭院 |
机器人要将圆形道路上6个“树叶”模型清扫到“垃圾堆”处。 |
“树叶”与“垃圾堆”以外地面无接触。每个“树叶”得30分,共6个。
成功将3个“树叶”模型清扫到“垃圾堆”处表示完成该任务。 |
4号 |
布置家具 |
将“家具”从第一根黑线上移过第二根黑线。 |
“家具”与第二根黑线无接触。 |
5号 |
开灯 |
机器人找到“落地灯”并按下其下方开关。 |
“开关”按入1cm以上。 |
6号 |
开窗 |
机器人找到并推开“窗户”。 |
两扇窗之间的距离超过2cm,且“窗户”没有被撞倒。 |
7号 |
老人陪护 |
将1条“毛巾”放到“桌子”上。必须使用裁判发放的“毛巾”完成该任务。 |
“毛巾”需在“桌面”上。 |
8号 |
自动充电 |
机器人在完成抽签任务后返回“基地”,并停止。该任务必须最后一个执行,比赛结束,计时停止。 |
进入“基地”内,并停止。 |
③任务执行:
a.出发:比赛开始时机器人必须在院子里的“基地”内启动(机器人的任何部分投影不得超出基地范围)。
b.比赛机会:限1次机会。
c.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d.竞赛时长:每个组别30秒时间确认场地、60分钟场地调试、60秒内完成任务。
(5)处罚:
①比赛过程中,因参赛机器人本身将已完成任务标志状态破坏,该完成标志被破坏的任务不得分。
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参赛选手未经裁判允许在基地以外的场地内接触机器人,则比赛终止。已完成任务的(不包括因触碰机器人而完成的任务)得分有效,但无时间分。
③比赛过程中,机器人离开基地后需沿引导线行驶,如机器人脱离引导线(机器人的所有着地点均在引导线的同一侧),机器人需重新从基地内出发,已完成任务的得分无效。
④比赛过程中,如机器人跑出比赛场地(任意部分接触到场地外的地面),则比赛结束。已完成任务的得分有效,但无时间分。
(6)计分标准:
序号 |
计分类别 |
计分状态 |
分值 |
1 |
任务分 |
照顾宠物(每成功将一个“宠物饼干”模型放到“盘子”中) |
+30分 |
完成“检查围栏” |
+50分 |
清扫庭院(每成功清扫一个“树叶”) |
+30分 |
完成“布置家具” |
+60分 |
完成“开灯” |
+50分 |
完成“开窗” |
+60分 |
完成“老人陪护” |
+70分 |
完成“自动充电” |
+40分 |
2 |
时间分 |
实际“完成任务”时长每提前1秒 |
+1分 |
3 |
扣分 |
机器人破坏场地 |
-10分/次 |
(7)参赛选手该阶段得分占其决赛成绩的40%。
四、任务描述
在第二季任务结束时,获得了净水器。由于连续的暴雨,野外发生了洪水、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机器人需要携带净水器穿越受灾路段安全到达营地,并在到达营地后尽可能运送物资救援受灾的村庄,最后登上直升机离开这里。
如上图所示,机器人出发后经过受灾路段先到达营地,此时可以选择登上直升机完成自救并结束任务,也可以将营地的物资运送到周边的村庄,再登上直升机完成救援后结束任务。
(一)名词解释:
1.竞赛次数:每个比赛阶段中所规定的竞赛机会。
2.竞赛时长:每次竞赛总时间,在竞赛时长内可进行在线浏览竞赛场景、搭建机器人、编写控制程序、进行仿真、调试程序等。
3.提交次数:在每次竞赛中可以提交成绩的次数,各组别均为5次。
4.任务限时:机器人应在此时间内完成任务,在该时间内未走上直升机任务失败。任务失败时也可获得当前的得分。
5.净水器:任务开始时,起始区上方固定位置会掉落一台净水器,需要机器人将其运送到营地。机器人运送净水器到达营地时净水器会自动卸下。
6.营地和仓库:营地是野外探险的基地,灾害发生后,临时搭建了一个救灾物资仓库,救灾物资在仓库内输送。
7.救灾物资:营地仓库内的物资输送器会输送药品、食品、纯净水3种救灾物资,其数量足够多。每个村庄需要每种物资各2件,将物资运送到村庄可获得相应的分数。运送到村庄的每种物资超过2件时,第3件起不得分,也不被扣分。物资被带出仓库,但未运送到村庄的卸货处时,会扣除相应的分数。遗留在仓库内的物资不扣分。
8.物资输送器:物资输送器的高度是固定的,当机器人进入输送器的感应区域并持续1秒时,输送器开始工作,每隔1秒掉落1件物资。3个输送器分别输送药品、食品和纯净水。机器人离开感应区后停止掉落物资。
9.村庄:村庄边的帐篷是物资卸货处,物资的任意部分处于帐篷内为有效运送。
10.直升机:机器人在完成其他任务后,最后登上直升机,任务完成。
(二)变化元素:
每次正式比赛中会存在一些变化的元素,例如:
1.机器人起始位置和朝向可能会发生变化;
2.道路中塌方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
3.道路上如石头、倒落的树木等物体的大小、位置、朝向可能会发生变化。
五、机器人限制
(一)机器人的直径尺寸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5(即50个1×1×1安装块)。
(二)机器人的重量不得超过3000。
(三)机器人的零件总数不得超过150个。
六、比赛计分
(一)路程得分:
1.机器人出发离开起始区获得20分;
2.通过塌方路段获得20分;
3.通过积水路段获得20分;
4.到达营地获得20分;
5.成功将净水器运送到营地获得50分。
(二)运送救灾物资得分及扣分:
物品 |
名称 |
有效运送加分 |
浪费扣分 |
|
药品 |
30分 |
15分 |
|
食品 |
20分 |
10分 |
|
纯净水 |
10分 |
5分 |
(三)计分公式:
1.任务成绩 = 路程得分 + 物资得分 + 时间奖励分 - 浪费物资扣分
2. 时间奖励分 = 任务限时 – 完成任务用时
注:“时间奖励分”在完成任务时可获得。
(四)竞赛成绩:
取规定竞赛次数中最高竞赛得分计为最终成绩。
七、相关说明
(一)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严禁重复、虚假报名,一经发现或举报,将取消比赛资格。
(二)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三)比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
(四)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
(五)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
一、竞赛目标
基于虚拟的野外生存网络环境,参赛选手通过编程来智能操控机器人完成各种生存挑战,考核选手对编程语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既培训选手对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其对野外生存技巧的了解,以及在复杂环境下快速的判断能力、理性的冒险精神。
二、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三、竞赛流程
(一)参赛报名: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10日。
(二)网络初赛:
1.竞赛环境:NOC网站“IRobotQ 3D机器人在线仿真竞赛平台”。
2.竞赛时间:2014年4月15日~5月15日。
3.竞赛任务:“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第三季。
4.竞赛说明:
组别 |
任务限时 |
竞赛时长 |
竞赛次数 |
小学组 |
300秒 |
120分钟/次 |
3次 |
初中组 |
280秒 |
120分钟/次 |
3次 |
高中组 |
280秒 |
120分钟/次 |
3次 |
5.依据网络初赛各组别成绩排名,按40%比例产生网络复赛入围选手。
(三)网络复赛:
1.竞赛环境:NOC网站“IRobotQ 3D机器人在线仿真竞赛平台”。
2.竞赛时间:2014年5月20日~5月30日。
3.竞赛任务:“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第三季。
4.竞赛说明:
组别 |
任务限时 |
竞赛时长 |
竞赛次数 |
小学组 |
280秒 |
110分钟/次 |
2次 |
初中组 |
260秒 |
110分钟/次 |
2次 |
高中组 |
260秒 |
110分钟/次 |
2次 |
5.依据网络复赛各组别成绩排名,按全国组委会规定名额产生现场决赛入围选手。
(四)现场决赛:
1.局域网赛:
(1)竞赛环境:IRobotQ 3D机器人在线仿真平台。
(2)竞赛任务:“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第三季。
(3)竞赛说明:
组别 |
任务限时 |
竞赛时长 |
竞赛次数 |
小学组 |
260秒 |
100分钟/次 |
1次 |
初中组 |
240秒 |
100分钟/次 |
1次 |
高中组 |
240秒 |
100分钟/次 |
1次 |
(4)参赛选手该阶段得分占其决赛成绩的60%。
2.主题创作:
(1)竞赛目的:
参赛选手通过现场创意并搭建一个机器人,使其像管家一样对家居生活进行全方面的照顾,比如清理垃圾、整理房间、修理电器、照顾老人和小孩等,并能自主完成其他各种家务活动,促进学生们对未来家居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认知。
(2)场地及模型:
①场地以比赛现场为准,可能在规则的基本框架下有细微的差别,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将保持相对稳定,示意图如下:
②场地器材中包含一些零散件,它们可以搭建成任务模型,需要组装好后放在场地内标记好的位置上,任务模型的简介见下表:
|
|
盘子 |
宠物饼干:比赛时裁判发放 |
|
|
圆形道路 |
树叶 |
|
|
垃圾堆 |
围栏 |
|
|
落地灯 |
落地灯按下状态 |
|
|
窗户:底部固定在底楼地板指定位置,是双扇窗,用一定大的力量可以将其推开。上图左侧是关闭状态的,右图是打开状态的 |
|
|
桌子 |
毛巾:比赛时裁判发放 |
|
家具 |
|
|
|
(3)竞赛器材:
①组委会统一提供WER-J机器人套件中的控制器,其它属于WER-J套件内的任何结构、传感器、电机等零件须由参赛选手自行携带。
②选手携带的零件均需检查且合格后封存,竞赛开始之前由裁判将封存的零件发放到选手手中。
③选手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自己携带的道具物品。
④场地内有些任务模型的规格是在比赛开始时才确定的,但在同一轮比赛中会保持一致。
⑤“树叶”模型可能在圆形道路上的任何位置,赛前公布且比赛过程中不会改变位置。
(4)竞赛任务:
①任务确定:各组别比赛前,由裁判长在任务编号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任务,并需完成规定任务。各组别竞赛任务要求如下:
组别 |
任务编号范围 |
规定任务 |
抽取数量 |
小学组 |
1号,2号,3号 |
8号 |
1个 |
初中组 |
3号,4号,5号 |
8号 |
1个 |
高中组 |
5号,6号,7号 |
8号 |
1个 |
②任务解析:
任务编号 |
任务名称 |
任务说明 |
完成标志 |
1号 |
照顾宠物 |
机器人要将4个“宠物饼干模型”从基地带出并放到“犬舍”区“盘子”中。必须使用裁判发放的“宠物饼干”完成该任务。 |
机器人每将一个“宠物饼干”模型放到“犬舍”区“盘子”中得30分,共4个。成功将2个“宠物饼干”模型放到“犬舍”区“盘子”中表示完成该任务。 |
2号 |
检查围栏 |
机器人需移动到“围栏”前十字路口处。发出声音后,闪三次灯表示检查过“围栏”。 |
灯亮灭时间不得小于0.5秒。 |
3号 |
清扫庭院 |
机器人要将圆形道路上6个“树叶”模型清扫到“垃圾堆”处。 |
“树叶”与“垃圾堆”以外地面无接触。每个“树叶”得30分,共6个。
成功将3个“树叶”模型清扫到“垃圾堆”处表示完成该任务。 |
4号 |
布置家具 |
将“家具”从第一根黑线上移过第二根黑线。 |
“家具”与第二根黑线无接触。 |
5号 |
开灯 |
机器人找到“落地灯”并按下其下方开关。 |
“开关”按入1cm以上。 |
6号 |
开窗 |
机器人找到并推开“窗户”。 |
两扇窗之间的距离超过2cm,且“窗户”没有被撞倒。 |
7号 |
老人陪护 |
将1条“毛巾”放到“桌子”上。必须使用裁判发放的“毛巾”完成该任务。 |
“毛巾”需在“桌面”上。 |
8号 |
自动充电 |
机器人在完成抽签任务后返回“基地”,并停止。该任务必须最后一个执行,比赛结束,计时停止。 |
进入“基地”内,并停止。 |
③任务执行:
a.出发:比赛开始时机器人必须在院子里的“基地”内启动(机器人的任何部分投影不得超出基地范围)。
b.比赛机会:限1次机会。
c.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d.竞赛时长:每个组别30秒时间确认场地、60分钟场地调试、60秒内完成任务。
(5)处罚:
①比赛过程中,因参赛机器人本身将已完成任务标志状态破坏,该完成标志被破坏的任务不得分。
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参赛选手未经裁判允许在基地以外的场地内接触机器人,则比赛终止。已完成任务的(不包括因触碰机器人而完成的任务)得分有效,但无时间分。
③比赛过程中,机器人离开基地后需沿引导线行驶,如机器人脱离引导线(机器人的所有着地点均在引导线的同一侧),机器人需重新从基地内出发,已完成任务的得分无效。
④比赛过程中,如机器人跑出比赛场地(任意部分接触到场地外的地面),则比赛结束。已完成任务的得分有效,但无时间分。
(6)计分标准:
序号 |
计分类别 |
计分状态 |
分值 |
1 |
任务分 |
照顾宠物(每成功将一个“宠物饼干”模型放到“盘子”中) |
+30分 |
完成“检查围栏” |
+50分 |
清扫庭院(每成功清扫一个“树叶”) |
+30分 |
完成“布置家具” |
+60分 |
完成“开灯” |
+50分 |
完成“开窗” |
+60分 |
完成“老人陪护” |
+70分 |
完成“自动充电” |
+40分 |
2 |
时间分 |
实际“完成任务”时长每提前1秒 |
+1分 |
3 |
扣分 |
机器人破坏场地 |
-10分/次 |
(7)参赛选手该阶段得分占其决赛成绩的40%。
四、任务描述
在第二季任务结束时,获得了净水器。由于连续的暴雨,野外发生了洪水、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机器人需要携带净水器穿越受灾路段安全到达营地,并在到达营地后尽可能运送物资救援受灾的村庄,最后登上直升机离开这里。
如上图所示,机器人出发后经过受灾路段先到达营地,此时可以选择登上直升机完成自救并结束任务,也可以将营地的物资运送到周边的村庄,再登上直升机完成救援后结束任务。
(一)名词解释:
1.竞赛次数:每个比赛阶段中所规定的竞赛机会。
2.竞赛时长:每次竞赛总时间,在竞赛时长内可进行在线浏览竞赛场景、搭建机器人、编写控制程序、进行仿真、调试程序等。
3.提交次数:在每次竞赛中可以提交成绩的次数,各组别均为5次。
4.任务限时:机器人应在此时间内完成任务,在该时间内未走上直升机任务失败。任务失败时也可获得当前的得分。
5.净水器:任务开始时,起始区上方固定位置会掉落一台净水器,需要机器人将其运送到营地。机器人运送净水器到达营地时净水器会自动卸下。
6.营地和仓库:营地是野外探险的基地,灾害发生后,临时搭建了一个救灾物资仓库,救灾物资在仓库内输送。
7.救灾物资:营地仓库内的物资输送器会输送药品、食品、纯净水3种救灾物资,其数量足够多。每个村庄需要每种物资各2件,将物资运送到村庄可获得相应的分数。运送到村庄的每种物资超过2件时,第3件起不得分,也不被扣分。物资被带出仓库,但未运送到村庄的卸货处时,会扣除相应的分数。遗留在仓库内的物资不扣分。
8.物资输送器:物资输送器的高度是固定的,当机器人进入输送器的感应区域并持续1秒时,输送器开始工作,每隔1秒掉落1件物资。3个输送器分别输送药品、食品和纯净水。机器人离开感应区后停止掉落物资。
9.村庄:村庄边的帐篷是物资卸货处,物资的任意部分处于帐篷内为有效运送。
10.直升机:机器人在完成其他任务后,最后登上直升机,任务完成。
(二)变化元素:
每次正式比赛中会存在一些变化的元素,例如:
1.机器人起始位置和朝向可能会发生变化;
2.道路中塌方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
3.道路上如石头、倒落的树木等物体的大小、位置、朝向可能会发生变化。
五、机器人限制
(一)机器人的直径尺寸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5(即50个1×1×1安装块)。
(二)机器人的重量不得超过3000。
(三)机器人的零件总数不得超过150个。
六、比赛计分
(一)路程得分:
1.机器人出发离开起始区获得20分;
2.通过塌方路段获得20分;
3.通过积水路段获得20分;
4.到达营地获得20分;
5.成功将净水器运送到营地获得50分。
(二)运送救灾物资得分及扣分:
物品 |
名称 |
有效运送加分 |
浪费扣分 |
|
药品 |
30分 |
15分 |
|
食品 |
20分 |
10分 |
|
纯净水 |
10分 |
5分 |
(三)计分公式:
1.任务成绩 = 路程得分 + 物资得分 + 时间奖励分 - 浪费物资扣分
2. 时间奖励分 = 任务限时 – 完成任务用时
注:“时间奖励分”在完成任务时可获得。
(四)竞赛成绩:
取规定竞赛次数中最高竞赛得分计为最终成绩。
七、相关说明
(一)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严禁重复、虚假报名,一经发现或举报,将取消比赛资格。
(二)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三)比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
(四)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
(五)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
一、竞赛目标
为了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鼓励机器人爱好者在机器人搭建和使用中自主创新,以创新为主题,设计制作各种新颖的机器人,经现场编程来完成,从而推动机器人应用的不断发展。
二、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2人/团队。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三、竞赛过程
(一)现场机器人创新搭建和编程(含场地测试)。
1.参赛队的学生队员检录后方能进入赛场。裁判员对参赛队携带的器材进行检查,所有器材必须保持相对独立,除机器人处理器、电机、电机驱动卡、传感器等电子部件外,其他所有组成部分不得具备独立功能,即其他所有零件不得以焊接、铆接、粘接等方式组成部件。参赛队员不得携带U盘、光盘等存储设备、照相摄像设备及通信工具。
2.所有参赛学生到场就位后,裁判长以抽签方式决定任务项目及顺序并公布。
3.参赛选手打开计算机,根据所用的器材,选择组委会预安装的配套软件进行使用。不得上网下载任何程序,不得使用相机等设备拍摄比赛场地。
注:竞赛用计算机统一提供,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禁止使用选手自带的计算机、掌上电脑、机器人处理器内嵌的系统等进行编程。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须自名单公布之日起5天内提交其压缩后的竞赛用编程软件,rar或zip格式均可,命名方式为“RIDSC+学校名称+选手姓名”(提交采用网络方式,具体传送形式待组委会通知);组委会对提交的编程软件进行检查,确认软件中没有内嵌已经编写好的程序;选手可以U盘形式备份编程软件并交由其到场领队或指导教师代为保管,如所提交编程软件发生损坏而导致比赛无法正常进行,在裁判长确认并审核后方可启用备份编程软件(耗时计入“竞赛时长”);选手应具备自行安装机器人驱动程序和进行编程软件环境参数设置的能力。
4.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机器人搭建、编程调试后,进行抽签,按照抽签编号将机器人排列在赛场与之相对应的指定位置。
(二)搭建机器人创新点与设计思路陈述与答辩。
1.参赛队2名队员按照抽签顺序均须参加陈述与答辩。
2.陈述与答辩后将机器人放回原来的位置。
(三)现场技能挑战。
1.按抽签顺序逐队进行。
2.参赛队员在指定位置领取自己的机器人后进入赛场的比赛区,在1分钟内未到场的参赛队或只有1名队员到场均被视为弃权。
3.参赛队员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入出发区,机器人的任何部分及其在地面的投影不能超出出发区。
4.启动前准备工作不超过1分钟,完成准备工作后,参赛队员应向裁判及时示意。
5.参赛队员在裁判给出“开始”启动命令后,可以触碰一个按钮或给传感器一个信号去启动机器人。在“开始”命令前启动机器人将被视为“误启动”并受到警告或处罚。
6.机器人一旦启动,就只能受自带的控制器中的程序控制,参赛队员不得以任何工具、任何方式“遥控”机器人,或在场地上及周围环境以任何方式引导机器人的行动。参赛队员不得接触机器人(重试的情况除外)。启动后的机器人不得故意分离出部件或把机械零件掉在场上;偶然脱落的机器人零部件,由裁判随时清出场地;为了策略的需要而分离部件是犯规行为。启动后的机器人如因速度过快或程序错误完全越出场地边界,或将所携带的物品抛出场地,该机器人和物品不得再回到场上。
7.机器人在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参赛队员可以向裁判员申请重试。裁判员同意重试后,场地状态保持不变,参赛队员可将机器人移回出发区,重新启动;每轮比赛只能有一次重试机会,重试期间计时不停止,也不重新开始计时;重试前机器人所完成的任务无效。
8.参赛队在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并返回出发区后,裁判即刻停止计时,结束比赛;如未在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裁判给出结束命令后,参赛队员应立即切断机器人的电源,并不得与场上的机器人或任何物品接触。
9.裁判记录场上状态,填写记分表。参赛队员应确认自己的得分并签字,并尽快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回指定位置。
10.裁判或志愿者将场地恢复到启动前状态。
11.技能挑战为两轮,参赛队在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允许简单维修机器人但不得重新下载程序,更不能打乱下一轮出场顺序。
四、竞赛时长
(一)现场机器人创新搭建、编程(含场地测试):小学组120分钟,初中组110分钟,高中组100分钟。
(二)搭建机器人创新点与设计思路陈述与答辩:陈述不超过3分钟,答辩2分钟。
(三)现场技能挑战:小学组60秒,初中组70秒,高中组80秒。
五、技能主题
君子好“球”(球技争霸)。
六、技能场地
足球技能挑战区
1000mm
380mm
490mm
抛球线
2
高尔夫球技能挑战区 保龄球技能挑战区
1000mm
篮球技能挑战区
50mm
|
|
(一)场地内部尺寸长、宽各为3000mm,由木工板制成的三块底板拼接而成,厚20mm。场地四周装成白色木质围栏,栏高200mm,厚15~20mm。
(二)场地地面为灯箱布或亚光相纸铺设而成,所有线条直接喷绘在地面材质上,4条黑色引导线宽度为20mm。
(三)蓝色机器人出发区尺寸长、宽各为300mm,出发区域内无黑色引导线。
(四)足球技能挑战区: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两根圆形木质球门立柱尺寸为高200mm、直径50mm;一根木质球门横梁尺寸为长400mm、宽40mm、高40mm;立柱与底板、立柱与横梁均用双面胶粘贴;球门无网,与罚球点垂直并居中,罚球点直径50mm;比赛用“足球”为标准白色乒乓球。
(五)篮球技能挑战区: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篮筐直径150mm,与场地底板垂直距离为400mm,材质为塑料或铁丝,无网;篮筐与高300mm、宽100mm、厚20mm的木质“篮板”垂直固定,木质板的另一端连接在场地围栏水平居中的位置;投篮区与篮筐在同一直线并居中,外径尺寸为长300mm、宽148mm、黑线宽度为20mm;比赛用“篮球”为标准白色乒乓球。
(六)保龄球技能挑战区: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球道宽200mm,两侧木质围栏长600mm、高50mm、厚20mm;球瓶区为长100mm的等边三角形;放置六个圆柱塑料球瓶直径25mm、高50mm,空心;抛球线,宽20mm、长200mm;木质球架长40mm、宽40mm、高100mm,与黑色引导线和抛球线平行垂直距离均为150mm,微凹;比赛用球为标准英式或美式高尔夫实物球。
(七)高尔夫球技能挑战区: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球洞”为一绘制在地面上的直径100mm的空心圆;木质球托直径30mm、高5mm,微凹;球洞与球托的圆心在同一直线;比赛用球为标准英式或美式高尔夫实物球。
(八)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但由于一般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可能有纹路和不平整,边框上有裂缝,光照条件有变化等。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七、技能任务
(一)小学组: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两种球技挑战(球种和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二)初中组: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三种球技挑战(球种和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三)高中组: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全部球技挑战(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四)技能解析:
足球:为罚点球一次,球由裁判提前放置;机器人可采用整体或部分运动撞击足球的方式;足球完全越过球门线即为进球。
篮球:为定点投篮一次,球由选手于机器人出发前预装;投篮时,机器人必须有任意一部分垂直投影位于“投篮区”范围内;可采用弹射、抛投等各种方式进行投篮,但力量不能威胁到周边人员安全或破坏场地;机器人扔出的篮球如果没有撞击或剐蹭在“篮板”上,则视为任务失败;篮球整体穿过篮筐即为进球。
高尔夫球:为“挥杆”击球一次,球由裁判提前放置;机器人上必须具有能独立挥动的“杆”状构件,如采用机器人车体撞击方式,则视为任务失败;高尔夫球垂直投影任意一部分越过“球洞”边缘,即为进球。
保龄球:为自主取球并“滑步”抛击球瓶一次,即机器人必须将球完全从球托上取下并抛入球道;如直接对球托上的球采取撞击、拨动等方式使其进入球道,则视为任务失败;保龄球击倒任意数量球瓶即为击球有效;球和球瓶由裁判提前放置。
返回:机器人完成所有任务后,垂直投影的任意部分进入“出发区”则视为机器人返回,记时停止,比赛结束;当机器人没有完成所有任务之前可随意进入或经过出发区,此时不被视为返回,比赛正常进行。
八、机器人
(一)自备机器人散件器材不限,可以是机器人套材,亦可根据参赛选手实际情况携带其他材料,允许混合使用;鼓励搭建材料的多样化。
(二)现场机器人搭建前,所有自备散件必须通过裁判检查,并确认机器人主机中的程序已被清空。
(三)每支参赛队只能使用一台机器人。
(四)出发区内,机器人外形最大尺寸不得超过长300mm、宽300mm、高300mm。开始比赛后(包括完成任务返回出发区时),机器人可以超出此尺寸限制。
(五)机器人上必须标示参赛队编号。在不影响正常比赛的基础上,机器人可进行个性化的装饰,以增强其表现力和容易被识别。
(六)机器人所用的控制器、电机、传感器及其他结构件数量不限,但机器人的控制器、电机、传感器必须是独立的模块。机器人的重量不得超过3kg。
(七)机器人上的所有零部件必须可靠固定,不允许分离或脱落在场地上。
(八)为了安全,机器人所使用的直流电源电压不得超过12V。
(九)不允许使用有可能损坏竞赛场地的危险策略。
(十)机器人限通过“按下按钮”或“给传感器信号”的方式进行启动,成功启动后机器人必须自主运行。
九、评分标准
(一)现场搭建:占选手成绩的30%。
1.创意:30分。
2.外观:10分。
3.制作工艺:30分。
4.任务策略及算法:30分。
(二)陈述与答辩:占选手成绩的10%。
(三)技能挑战:占选手成绩的60%。
1.小学组:在60秒内连续完成两种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其中,每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30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20分;每种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10分,满分100分。
2.初中组:在70秒内连续完成三种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其中,每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20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10分;每种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10分,满分100分。
3.高中组:在80秒内连续完成全部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其中,每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18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8分;每种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5分,满分100分。
4.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每提前1秒加1分。
5.未按规定顺序完成的项目,该项目不计分。
十、竞赛违规
(一)参赛队每迟到1分钟判罚10分,如果2分钟后仍未到场,则取消比赛资格。
(二)第1次误启动将给予警告,第2次误启动将取消比赛资格。
(三)策略分离部件视为违规,情节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四)机器人高速冲撞场地设施并导致损坏,第1次给予警告,第2次则取消比赛资格。
(五)比赛中,参赛队员有意接触比赛场上的物品或机器人,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偶然的接触可以不当作犯规,除非这种接触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得分。
(六)不听从裁判的指示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七)在赛场内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和通信工具,不管什么原因,将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十一、相关说明
(一)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严禁重复、虚假报名,一经发现或举报,将取消比赛资格。
(二)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三)比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
(四)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
(五)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